`
bupter520
  • 浏览: 54188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音乐•生活

阅读更多

这学期怀着很好奇的心理选择了西方音乐欣赏这门课。我觉得像我们这种工科的学生是很需要增加自己人文素养的,所以一开始就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解西方音乐的发展以及各种代表人物,代表曲目及各种风格。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及课堂上的音乐欣赏,我学到了很多。现将自己的感受写写吧!

    音乐是有组织的乐音;是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是人们生活中最为亲密的伴侣;是我们的生活本身。这个世界充满着音乐,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且它无处不在。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抒发感情的。如果把音乐本质特征进行归纳,我们可以认为: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基本材料,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在一定时间内展开,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最终完成其情感内容的表达的艺术形式。

    正是音乐有这些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我们的生活早已经与音乐融为一体了,或者说音乐就是生活。音乐让人愉悦,让人心理平衡,让人的灵魂得以升华,让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平实、丰富、和谐。音乐还一直被认为可以治愈人们心理上的某些创伤。它渐渐从精神领域到物质领域渗透到人民的生活中,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欣赏的艺术门类。

    音乐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胎儿在妈妈温暖的肚子里就开始聆听柔和的音乐;儿童每天晚上听着摇篮曲进入甜美的梦乡;小学生唱着儿歌、童谣进入金色的校园;中学生听着MP3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大学生在浪漫的音乐中坠入爱河;工作之余的成年人则用音乐让自己的心灵暂时避开繁琐的俗事;老年人不停地用音乐温习着人生的辉煌与寂寞。试问,如果没有了音乐,我们如何生活?

    我在高中有一段时间,由于压力比较大,整天都感觉筋疲力尽的,学习效率很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新华书店里看到了班得瑞的音乐,突然对它爱不释手,狠下心买了《日光海岸》回去。晚上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听了起来。听着听着,整个身心都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它以更具透明度的音质,配合浪潮律动的编曲,呈现出抚慰心灵的听觉效果,仿佛置身在温暖阳光下,独自悠闲地漫游海岸,感受难能可贵的恬静时光,每一样乐器都有独立的特殊数位收音系统,你能体验到浑圆完美的声线,就连声波最细微的毛边都完整接收。整个专辑里都是管弦乐为主,配以钢琴的低吟,诠释出带有浪潮起伏的野味的夜色,竖琴如浪花般拍打上岸,配合巴松管,强调律动的根音,悠扬的木管与弦乐活像一阵清风,吹拂过海岸边沉静不动的防风林。在黎明破晓之前,这蜿蜒的海岸线,用最虔诚的心等待即将来临的第一道日光。长笛和黑管永远是管乐重奏的梦幻组合,亲叠轻柔的钢琴上,顺着记忆穿针引线,时而风铃响起,时而又迷雾般凝人和声。

    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班得瑞,迷上了音乐。因为我从中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和放松。学习、生活中再多的不快也在那令人痴迷的旋律中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一有空就会听,一有钱就去买班得瑞其他的专辑。就这样,我收集了几乎班得瑞所有的专辑。

       心灵的放松和享受使我学习劲十足,一下子成绩上升很快,自己当然很高兴啦。周围同学也感到很奇怪,我把自己的经历给他们说了以后,他们也像我一样迷上了这种音乐。看到他们的兴奋劲我很有感触,音乐的确是我们最为亲密的伴侣。

    平时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书的时候,经常是边听音乐边看书,那时一般都是把录音机的音量调得挺大的,家里人都说我究竟有没有心思学习或者看书啊,哪有在看书时放这么大声的。我也奇怪,从高中到现在,我不仅习惯于边听音乐边看书,更奇怪的是,那样我会进入一种浑然忘我的状态,不仅不知道身外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连自己在听着音乐也是不知道的,只是一心的看书或者学习,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23个小时。这种感觉真的特好,因为一旦我跳出那个状态,就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那种专心程度不言而喻,如果当时是看小说,之后听到那些相同的音乐时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些非常精彩的小说片断,而对不同精彩片断的种种感慨应运而生,这种感觉无疑是一种享受。不过,如果一听边看书边听音乐的时间太长了,反而会感到耳朵有轻微痛疼的感觉。

  在音乐多年来的陪伴之下,我发觉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浮,不再像以前那样急躁,而且不像以前那样爱说话,遇到什么事情,也不喜欢主动与人讨论,而是独个儿思考,当然,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者别人找上门来讨论倒是不亦乐乎!这些变化说出来实在不容易令人相信,而且也很难找出自己的实例来证明,只是我自己的感觉而已。但是,在书上却不难找到音乐可以改变一个人性情的实例。记得在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著作中,第二卷就讲到一个理想正义的国家是必须有音乐的,而且国家选定的音乐也不容改动,至于要制作新音乐嘛,更是要严加管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认为音乐可以大大地改变一个人的性情,勇敢的士兵如果没有音乐的熏陶,就是慢慢的变得蛮横和残酷,但是,勇敢的士兵听音乐听太多了,就会由勇敢坚强变得太过柔弱寡断,而那些内容不健康多音乐呢,更会教坏孩子和士兵。因为当时文艺方面的东西太少了,所以音乐在他们眼中才会变得如此重要。而外国的一些商店则经常以不停地播放古典音乐的方法来使顾客们多停留一会,从而增加购物的机会,大家都知道一些古典音乐确实可以使人的心情平静下来,使做事的节奏稍微放慢。生活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喜欢听潮流歌曲尤其是情歌的男儿,多数是平时感情比较奔放而私下确是多愁善感的。而有些学美术的人呢,他们听的音乐更是让人感到奇怪。

    有一种哲学指出:为了感受上帝的存在,你必须去信仰他;音乐也是如此:为了感受音乐的神奇,你就得敞开心扉去接纳它。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感受音乐的热与美,你必须用心灵来聆听。想要在音乐里享受乐趣并且了解它,关键在于感情。靠着感情的钥匙,你才有可能打开人类神奇珍贵的宝库!

  曾有人给一位著名的音乐指挥家留下了永恒的写照:光阴如同音乐从指间淙淙流过。他把一生托付给了音乐,而音乐回报给他的,除了快乐和荣誉,还有痛苦和遗憾。他那双宽厚而有力的手是多么准确地把握着旋律,却常常无法掌握自己和音乐的命运。然而,只要举起那根纤细的指挥棒,音乐之外的一切喧嚣便归于寂静。

  无疑,这位音乐指挥家已打开了自己珍贵的宝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每一段人生并不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但是每一段音乐肯定都会再现一段难忘的人生。

  自古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丛林之中,云雾之上,笑傲人世纷争,悠远的琴瑟奏响最初的音符,跨越几千年的壕沟,逝去了脚下的尘土,远去了身后的功名,唯有这音符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繁衍不息。于是,当音乐的灵指触及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弦,音乐与人生的共鸣便奇妙地产生了。你再聆听音乐,咀嚼人生,难道还不感受到,捆绑在岁月上的悠悠生命,已尽在这奇妙的旋律之中?

    在学习西方音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即使没有音乐专业知识,我们照样可以欣赏音乐,被音乐感动,但是如果我们具备音乐欣赏知识,则能更深入地欣赏音乐。这些音乐欣赏只是包括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音乐的风格、流派及其特点,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著名的演唱家和演奏家等。

    课堂上,我们欣赏了很多音乐泰斗级人物的作品。在这之前,听过一些著名的音乐家演奏的曲子,像贝多芬和李斯特,他们是我比较喜欢的音乐家。贝多芬的音乐给我的感觉不仅有深层的内涵,还有华丽的外衣。还有李斯特,很喜欢他那种狂傲不羁的放纵,出乎意料的轻快和柔缓。他的音乐多变而又振奋人心,曾深深地吸引住作为初次聆听者的我。有人评价说,李斯特是“钢琴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叫人眼花缭乱,而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样出神入化。

       也正是在课堂上我了解到了一个关于《婚礼进行曲》的有趣故事。国外有两首《婚礼进行曲》,其中一首是德国大音乐家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中的一段乐曲,成为全世界通用的《婚礼进行曲》。另外一首是德国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创作的《婚礼进行曲》。后来在西方,有时两首曲子同时在婚礼上使用———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用在新人步入礼堂时,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则用在婚礼结束新人步出礼堂时。

    学习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着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音乐欣赏者的音乐修养和知识储备怎样,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要素。即使是音乐专家,如果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术技巧、结构形式而忽略感情,那他的欣赏就不是完整的,甚至还不如情感非常投入的普通听众。

    理解到了音乐欣赏的总体过程,即是从音响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再通过理解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和生活意境。这几种主要的心理要素虽然各自担负着独特的任务,但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又始终结合得非常紧密,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音乐欣赏的整体过程。我们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的时候,这几个要素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欣赏者只有根据音乐作品的客观要求,运用不同的心理组合,才能充分领会不同音乐的美。这几个心理要素的综合形成了音乐审美心理的结构,其基本标志是音响感知、感情感知、想象联想和理解认识的全面发展与协调运动。

    音乐的美是对现实生活美的反映,是人的思想感情美的体现。对音乐没的欣赏不仅为人们的感官提供了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无比动听的音乐音响,而且对于纯净和美化人的心灵,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我觉得这门课程更加深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真心希望大家能像我一样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相信这样你的人生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